当前位置:科举吧 >

习题库

>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,完成文后各题。夜缒而出,见秦伯,曰:“秦、晋围郑,郑既知亡矣。若亡郑而有益于君,敢以烦执事...

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,完成文后各题。夜缒而出,见秦伯,曰:“秦、晋围郑,郑既知亡矣。若亡郑而有益于君,敢以烦执事...

问题详情:

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,完成文后各题。夜缒而出,见秦伯,曰:“秦、晋围郑,郑既知亡矣。若亡郑而有益于君,敢以烦执事...

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,完成文后各题。

夜缒而出,见秦伯,曰:“秦、晋围郑,郑既知亡矣。若亡郑而有益于君,敢以烦执事。越国以鄙远,君知其难也,焉用亡郑以陪邻?邻之厚,君之薄也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,行李之往来,共其乏困,君亦无所害。且君尝为晋君赐矣,许君焦、瑕,朝济而夕设版焉,君之所知也。夫晋,何厌之有?既东封郑,又欲肆其西封,若不阙秦,将焉取之?阙秦以利晋,唯君图之。”秦伯说,与郑人盟。使杞子、逢孙、杨孙戍之,乃还。

8.下列各项中对划线词含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

A.唯君图之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图:考虑、计划

B.阙秦以利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阙:侵损、削减

C.将焉取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焉:怎么、为什么

D.又欲肆其西封            封:边境、疆界。

9.下列各项中对词类活用判断有误的一项是

A.夜缒而出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夜:名词动用

B.既东封郑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封:名词使动

C.若不阙秦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阙:使动

D.朝济而夕设版焉          朝:名词作状语

10.下列各项对特殊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

A.若亡郑而有益于君        介宾短语后置

B.敢以烦执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省略句

C.夜缒而出,见秦伯        判断句

D.何厌之有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宾语前置句

11.下列对划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

A.越过别的国家,鄙视远方的人,您知道这其实是很难的,为什么要灭亡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?

B.越过别的国家,把远方的国家当做自己的边邑,您知道那是很难的事,为什么要灭亡郑国来给邻国增加土地呢?

C.越过别的国家,把远方的国家当做自己的边邑,您知道这其实是很难的事,为什么要灭亡郑国来给邻国赔偿呢?

D.越过别的国家,鄙视远方的人,您知道那是很难的事,为什么要灭亡郑国来陪给邻国土地呢?

【回答】

8.C

9.A

10.C

11.B

【解析】

8.

试题分析: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,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、古今异义、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。答题的方法有“结构分析法”“语法分析法”“形旁辨义法”“套用成语法”“套用课本法”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,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,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*的正确与否。C项,“将焉取之”中的“焉”可以联系语境进行分析,“焉”应解释为“哪里”。

【考点定位】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。能力层级为理解B。

【名师点睛】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,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: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,因此可因文来定义,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。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,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。可采取代入原文法、课内回顾法、成语迁移法。可将词义代入文中,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。结合语境,理解实词含义,要注意一词多义、古今异义、通假字、词类活用等。要分析形旁,推求字义。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,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*,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。比如本题的B项,可以联系句子的语境分析其意思。

9.

试题分析:本题考查文言文词类活用。A项,“夜缒而出”中“夜”,名词作状语,在夜晚、夜里。

【考点定位】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。能力层级为理解B。

【名师点睛】词类活用中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,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、状语后,所以,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,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,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。分别为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;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,表示动作、行为特征、状态;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;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、时间;表示动作、行为所凭借的工具;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。本句中“夜”的活用属于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、时间。

10.

试题分析:本题考查文言文特殊句式。C项,“夜缒而出,见秦伯”,不是判断句,是省略句,省略主语烛之武。

【考点定位】考点: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。能力层级为理解B。

【名师点睛】与现代汉语比较而言,文言中存在以下几类特殊句式:判断句(包括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)、省略句、被动句、倒装句(主谓倒装、宾语前置、状语后置、定语后置)、固定格式。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式通常是借助于虚词构成一定格式来表示的,主要表示法有以下几种:(1)“……者,……也”格式。“者”“也”都是语气词,“者”表提顿,“也”表肯定。这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典型结构。“者也”可以单用,可以双用,可以合用,也可以不用。(2)“……是……”格式。“是”在文言中表判断,这种情况比较少。先秦中几无,汉以后出现。(3)动词“为”表判断。(4)副词“乃”“即”“则”“皆”表判断。(5)否定判断。而省略句是古人写文章,常常为了语言的简练,在不影响表情达意的情况下,行文时便省去一些重复的词语,这种省略某词或某成分的现象,在文言文中非常普遍,其中不少省略在现代汉语中是不允许的。文言中的省略句主要有主语省略、谓语省略、动词宾语省略、介词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等。C项,“夜缒而出,见秦伯”是省略主语烛之武。

11.

试题分析: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。此题以选择题型出现,需要翻译的画线句子是“越国以鄙远,君知其难也,焉用亡郑以陪邻”,首先要找出句中关键词翻译,如“鄙”,把……当做边邑;“远”, 远方的国家;“焉”,哪里,为什么;“陪”,增加。再根据上下文意进行全句翻译。

【考点定位】翻译文中的句子。能力层级为理解B。

【技巧点拨】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,即人名、地名、官职等;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。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,一般为直译。文言文的翻译,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、组词、保留、省略。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“替换”;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“组词”;对特殊的地名、人名等要“保留”;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“省略”其中一个,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“省略”。

【参考译文】

在夜晚(有人)用绳子(将烛之武)从城上放下去,见到了秦伯,烛之武说:“秦、晋两国围攻郑国,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。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,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。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(秦国的)东部边邑,您知道这是困难的,(您)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?邻国的势力雄厚了,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。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,出使的人来来往往,(郑国可以随时)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,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。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,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、瑕二座城池。 (然而)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,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,这是您知道的。晋国,怎么会满足呢?(现在它)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,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。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,将从哪里得到(他所奢求的土地)呢?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,希望您考虑这件事!”秦伯非常高兴,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。派遣杞子、逢孙、杨孙戍守郑国,于是秦国就撤*了。

知识点:历史事件类

题型:文言文阅读

  •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,转载请注明 https://www.kejuba.com/xtkkj/82574v.html

相关内容

热门文章

猜你喜欢

推荐文章